2024年6月27日,汉巴南高铁的南充至巴中段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这条川渝北上大通道的南段提前完成通车,带来了巨大的交通便利。然而,汉巴南高铁北段——从巴中到汉中的线路建设却由于跨省协作问题和规划滞后等原因,未能如期开工。随着两省政府的密切合作和前期工作进展加快,这段全长164公里的高铁线路终于迎来了希望:预计在“十五五”期间有望实现实际开工。
2025年7月末,南江县发展和改革局的一份答复函将汉巴南高铁巴中至汉中段的建设问题重新推向了川陕两省的关注焦点。答复函中明确提到,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配合市级部门根据评审专家组的反馈,进一步加快汉巴南铁路巴中至汉中段的预可研报告优化,争取该项目能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并力争在2025年启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确保在“十五五”初期获得可研批复,为尽早开工奠定基础。
展开剩余73%汉巴南高铁是陕西省汉中市和四川省巴中市、南充市之间的一条重要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分为两段建设,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即巴南高铁)已经在2024年6月27日顺利通车。该段全长148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设有南充北、蓬安西、仪陇、马鞍、巴中西和巴中东等6个车站。作为四川省首条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高铁线路,巴南高铁的通车缩短了巴中至南充的旅行时间至48分钟,同时将巴中至成都和重庆的车程分别压缩至136分钟和166分钟,打破了仪陇和巴中这两个革命老区没有高铁的历史。
目前,汉巴南高铁的汉中至巴中段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该段路线从巴中东站开始,途经南江县,最终到达汉中站,全长约164公里,设计时速同样为250公里。该段铁路的建设计划已被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并计划尽早启动。建成后,这条线路将与西成高铁和成达万高铁形成紧密的联动,构成一个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关中城市群的纵向高速通道,进一步推动川陕革命老区的振兴与发展。
正如前文所提,由于汉中至巴中段的建设受跨省协调和规划滞后的影响,导致项目一直未能按计划开工。不过,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实施,2025年以来,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速推进。2025年4月,巴中市发改委启动了“汉巴南铁路汉中至巴中段方案研究”的采购服务,这标志着项目前期研究的正式启动。紧接着,在2025年6月7日,中铁五院在北京召开了预可行性研究专家评审会,专家组结合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到了7月,南江县发展和改革局在回应政协提案时再次明确表示,将力争在2025年启动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在“十五五”初期获得批准并顺利开工。
这一系列积极的动作背后,正是川陕两省通过建立高效的省际协调机制,在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障碍。2024年3月,巴中市委领导班子带队赴汉中进行对接,经过磋商,两地达成了共识:共同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实施项目库。在规划方面,两省之前由于各自需求不同而出现过分歧,导致项目进度延缓。而现在,两省已达成一致,决定以“客运优先,预留货运空间”为原则推进建设,这不仅能满足川陕革命老区超过300万人口的出行需求,还为未来货运的发展留有空间。目前,这条线路已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国家级、省级规划,为后续审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待汉巴南高铁全线建设完成后,将大大缩短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关中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形成西北和西南地区之间的高速通道。目前,巴中至南充段的开通已经充分展示了高铁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尤其是沿线的仪陇县等地,旅游、农业等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会。可以预见,巴中至汉中段的建设将为中国西部的高铁网络注入新动力,促进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实施,汉巴南高铁巴中至汉中段的建设无疑将成为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重要动力,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发布于:天津市启恒配资-配资查询114-股票配资门户网-全国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